蝉声翻腾,暑气滚滚,天地仿佛被放进了一口蒸锅里。很多人以为夏至一过,阳气最盛,其实恰恰相反——大暑之后,阳气不升反耗。
这不是危言耸听,而是中华传统中医与现代生理学达成的共识。为何有人一进三伏就犯困、没精神,甚至旧病复发?为何医院急诊室里,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反而多起来了?阳气,究竟在何时被悄悄掏空了?
阳气,是人身之根本,如同锅里的火苗,一灭万事休矣。可大暑天,本应阳盛,为何反而最伤阳?难道我们对“热”的认知,一开始就错了?
钟南山院士多次提醒:夏季高温并非阳气旺,而是阳气走向外泄的信号。阳出于表,内里反而虚冷,若不及时固护,秋冬就容易百病缠身。那么,大暑天,如何养阳?养在哪里?养到什么程度才够“足”?这便是本文要说清楚的。
岭南老话有言:“大暑不防,秋冬遭殃。”这不是吓唬,而是老祖宗用几百年经验砸出来的教训。大暑虽热,身体却在耗阳,尤其是肠胃、心肺、神经系统的消耗最为明显。
从生理节律来看,阳气在大暑时节达到外泄最极致,皮肤毛孔张开,汗液不断排出,人体的能量如同开着水龙头的水壶,一刻不停地往外“漏”。而现代研究也证实:体温调节系统在高温环境中负荷加重,交感神经异常活跃,易引起疲劳、焦虑、甚至免疫系统紊乱。
“阳气虚,一身寒;阳气足,病不缠。”这句民间谚语,虽朴实,却有科学依据。2022年《中华中医药杂志》的一项系统性研究指出,在高温环境下,人体基础代谢率下降,血液黏稠度升高,心脑系统承压加剧,容易诱发心律紊乱和血压波动。
而这种“阳虚表热”状态,表现在表面是出汗如雨,实则内脏已开始“失火”。
所以大暑真正的危险,不是热,而是“热中藏虚”、“外热内寒”。
尤其是老年人、儿童、体质偏寒者,在大暑中往往最容易中招。不信去问问社区诊所的医生,每年大暑,总有一波“虚汗不止、头晕乏力、肠胃不适”的人涌进来。大多数人误以为自己中了暑,其实是“阳脱”的前兆。
“热不怕,怕热里藏寒;汗不怕,怕汗里漏阳。”这句话,道破了大暑养生的大玄机。
如何才能守住阳气、不做“漏阳”的人?钟南山团队通过对广州、武汉、哈尔滨三地居民的夏季健康习惯进行对比分析后,提出了9个能有效护阳的实用建议。这些建议不仅有传统中医的智慧支撑,更融合了现代生理学、营养学、心理学的最新成果。
第一,早卧早起,顺应天时。《黄帝内经》早就说过,“夏三月,此为蕃秀,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。”现代医学也发现,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的作息方式,能有效调节褪黑素和皮质醇的分泌,帮助阳气内收,稳定情绪和免疫力。
第二,忌冷饮,温水为上。研究表明,冰饮会刺激胃肠神经,引发胃酸分泌紊乱,破坏肠道菌群平衡,导致消化功能下降。而常温水或温水,不仅解渴更快,还能保持内环境稳定,减少阳气受损。
第三,少吹空调,多用扇。空调虽爽,却易致“空调病”——肩颈僵硬、头痛乏力、关节酸痛。《中国环境健康杂志》2023年的一项研究指出,长时间处于20-24℃的空调环境中,易造成交感神经功能紊乱,影响体温调节,诱发慢性疲劳综合征。
第四,饭要热,菜要熟,夏日忌生冷。岭南地区尤其讲究“热食养阳”,民间常说“夏天热,热食解”。热食可以激活胃肠功能,增强血液循环,有助于阳气运行。
第五,晒背三分,胜补千金。中医强调“背为阳,背暖则阳通”。现代研究也发现,脊柱两侧的交感神经节分布密集,适度日晒可刺激神经系统,增强免疫力和情绪调节能力。
第六,午间静养,养心护阳。午时是心经最旺的时辰,此时小憩20-30分钟,有助于血压稳定、缓解心脑负担。《中国神经科学杂志》2024年的研究指出,午睡能显著降低认知退化风险,尤其对中老年人群效果更佳。
第七,夜晚泡脚,温肾固阳。足为肾之经,泡脚温通肾经,有助于阳气下行、助眠安神。尤其加入艾叶、生姜,能提升温经散寒的效果。
第八,多笑一笑,百病自消。大暑时节,情绪波动剧烈,笑能激活内啡肽系统,增强免疫、缓解焦虑。心理学研究发现,每笑一分钟,等于做了十分钟有氧运动。
第九,食补有道,温养阳气。如羊肉、鸡肉、山药、桂圆、红枣等,都是温补佳品。但食补宜少量多次,不可贪多,避免伤脾致湿。
大暑天的“热”其实是阳气外泄的假象,真正的养生之道,是护住“内里的那把火”。
有趣的是,“大暑耗阳”的说法早在古代医书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中就有所记载,而现代的热应激研究则从神经-内分泌-免疫三个通路,进一步证实了“热中藏寒”的生理基础。
2024年《国际中医药杂志》的一项横断面调查显示,在炎热地区生活的人群中,若能坚持午休、热食、泡脚、晒背等传统养阳方法,其自我健康评分明显高于习惯冷饮、贪凉、久坐的人群。
“若要冬日少生病,三伏之内要养成。”这句话并不只是口号,而是数代人身体实践的结果。
养阳,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,也不是靠某种“神药”一蹴而就。它是一个系统工程,是饮食、作息、情绪、运动的综合调节。只要掌握这“九件事”,阳气不虚,大暑不怕,全年少病。
所以啊,别再以为夏天吃冰镇西瓜、喝冷饮、吹空调是享受生活,其实是在“烧自己的阳气炉”。
“阳气一弱,千病聚头;阳气一足,百病难侵。”你是想做个“空调冷饮伺候的小阳人”,还是“背晒心暖的正阳人”?
每一个决定,从今天的大暑开始,就已注定了你秋冬的健康底色。
阳气,是人最贵的资产,可惜很多人等到亏光,才知道它值钱。
你今天护住的,不只是阳气,更是未来一年不生病的底气。愿你在最热的日子里,养成最强的阳气,做个不怕冷、不怕病、有火力、能打仗的健康人。
你生活中有哪些“大暑护阳”的小妙招?或者你也曾有过“大暑耗阳”的亲身经历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,点赞、转发,让更多人知道:阳气养好了,才是真正的“元气满满”!
参考文献:
[1]李志刚,张晓云. 现代医学视角下的中医“阳气”理论探析[J]. 中华中医药杂志, 2022, 37(04): 213-218.
[2]王建军. 高温环境对人体阳气影响的多中心研究[J]. 国际中医药杂志, 2024, 46(08): 512-517.
[3]中国环境健康研究中心. 空调使用与“阳气虚损”相关性分析研究报告[R]. 北京: 中国环境健康研究中心, 2023.
(免责声明)本文所述内容,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,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。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。
富腾优配-正规配资开户-安全配资-最正规的股票杠杆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